二分之一Q劇場
作 品8號
發表時間:
2014-03
《風 月》
Romance of the Red Chamber

  • 國 家兩廳院2014台灣國際藝術節
  • 改 編自《紅樓夢》
  • 獲 第十三屆台新藝術獎提名
  • 2015 年受建國工程基金會之邀於城市舞台演出
  • 2014 年參加「台積心築藝術季」

文/  陳昱伶


《風月》為二分之一Q劇場第八部作品,於2014年「台灣國際藝術節」演出。

二分之一Q劇場以往的作品皆改編或參考自戲曲文本,《風月》則是以經典小說《紅樓夢》為本。將小說文字轉換成劇場演出,可謂此次創作的一大挑戰。《紅樓 夢》為清代長篇章回小說,人物眾多,架構龐大。故事始於女媧補天餘下的一塊石頭,已通靈性的石頭動了凡心,蒙茫茫大士、渺渺真人攜入紅塵,投身賈府,脫胎 生為賈寶玉。《紅樓夢》便是記載賈寶玉歷經的悲歡離合與榮、寧二府興衰敗落的一段故事。其中,寶玉和薛寶釵、林黛玉這段金玉木石的三角關係又最為人所熟 知。

二分之一Q劇場此次選擇《紅樓夢》為本,雖仍有參考清代的《紅樓夢戲曲集》,從中汲取舞台養份,但核心思想與組織方式與回歸小說文本。意圖打破改編《紅樓 夢》的戲曲邏輯,挑戰傳統戲曲的紅樓文本。《風月》以寶玉、黛玉和寶釵三人為主角,跳脫傳統戲曲的才子佳人敘事,將之重新解構,為劇本增加深度。《風月》 全一幕,當中又區分為九段,演出說明如下(演出概要以「/」表示同場次內不同時空的轉換):

場次
演出概要
開場
說書人開場,道出《紅樓夢》中寶玉、黛玉和寶釵三人的命運糾葛。但因這段故事太為人熟知,說書人又改口講起楊花沾淚的故 事,並以筆沾水(淚)為石碑上的「虫二」二字增添幾筆,改寫成「風月」。
1-1
寶玉感慨姐妹離散/大觀園內鬼影幢幢/寶玉、寶釵和黛玉抽籌飲酒,三人分別抽到楊花、牡丹和芙蓉/石頭自訴乃女媧補天的石 頭,遇見一僧一道,投身賈府。他的人間幻身,正是銜玉而生的寶玉/茗煙喚醒寶玉,呈上孝敬給寶玉的書籍。寶玉見此珍寶欣喜不已,留下《西廂記》一書正待展 讀。
1-2
石頭回憶起投身的園林,有一位獨行於花徑上的女子/黛玉見亂紅堆徑,觸目堪憐,於是荷鋤掃花,正巧撞見展讀《西廂》的寶 玉。寶玉視黛玉為知己,同黛玉分享《西廂》一書。黛玉邀寶玉一同掃花,並提議為花立塚,寶玉則想為花塚立碑,黛玉因而心有所感而落淚。襲人前來尋寶玉,寶 玉離去。
1-3
襲人與鶯兒提起「金玉良緣」一說/寶玉和寶釵互相賞鑒對方的通靈玉與黃金鎖。寶玉聞到一陣香風,寶釵向其解釋此香氣源於自 己所服的冷香丸。石頭感嘆「金玉良緣」一說害黛玉流了不少眼淚。
1-4
黛玉得知寶玉昨日遭舅父暴打,特趁清晨無人之際前來探視寶玉,卻見寶釵早已在房內對寶玉好言相勸。黛玉見寶釵離去之後才進 門入內,兩人互訴衷情、惺惺相惜。
 1-5
警幻仙姑取風月寶鏡給石頭一觀,望能解悟。石頭觀之,只見情海迷津、惡浪翻攪。石頭再觀,又見一片眾姐妹們為他而流的淚 河。
 1-6
傻姐拾獲繡春囊,因而引發抄園風波,乃大觀園的不祥之罩。
 1-7
寶玉感傷眾姐妹檢園之後的下場,猜不透人世因緣,傷心啼哭。寶玉又想起紫鵑的一番話,不明不白只覺心悶/黛玉葬花身影出現 /寶玉尋思將來,突生「真不知此時此際,何為此等蠢物!」之念。寶釵前來尋寶玉,並勸寶玉有志上進,寶玉只道「林妹妹從不說這些混帳話」。又聽聞林大人前 來,恐林家人將黛玉接離賈府,因而要將姓林之人打出,更不許天下有人姓林之人。寶釵見他神色驟變,更發現寶玉遺失了通靈寶玉,不知如何是好/寶玉墜入情海 迷津。
 1-8
黛玉犯病,又擔憂寶玉失玉瘋巔。黛玉從傻姐之處得知為了沖喜,寶玉被安排迎娶寶釵,心如刀割。黛玉尋寶玉,兩人癡笑無語。 黛玉言道「一生的淚都流盡,這是我回去的時候了」/石頭引黛玉,緩緩走進落花光影裡/寶釵鳳冠霞披,說起昨夜夢見寶玉/寶釵夢境和黛玉焚稿、焚帕場景並置 場上。黛玉身亡;夢中的寶玉為寶釵蓋上紅蓋頭。
 1-9
寶玉身處陰司泉路,遭閻羅執事斥回/寶玉轉醒。夢裡尋不著黛玉,寶玉轉往瀟湘館一看,對和黛玉的生離死別痛心不已/石頭與 寶玉真、假寶玉相見,覺悟即身即是空/茗煙前來尋寶玉,寶玉已生出世之念/寶玉遁跡不歸,只有寶釵和通靈玉不離不棄。石頭一旁講起別人愛看《魯智深大鬧五 台山》的熱鬧,卻唯有寶釵偏愛戲中【寄生草】唱詞的淒涼,直至今日石頭方知寶釵的成全……/寶玉、黛玉和寶釵三人在紗幕後轉圈。


◎    風月無邊 楊花沾淚:關於生命歷程的成長之痛與失去之苦

將《紅樓夢》改編成戲曲文本的作法於清代早已出現,近代戲曲舞台上也不乏《紅樓夢》的相關演出。其中,聚焦於寶玉、黛玉和寶釵三人關係的改編版本,多是著 重描寫三人的情愛糾葛。兩情相悅的寶玉、黛玉與橫亙在兩人間似是第三者的寶釵,這段三角戀情演來倒也讓觀眾十分動容,令人為寶玉和黛玉這一對苦命鴛鴦掬一 把同情淚。二分之一Q劇場以寶玉、黛玉和寶釵三人為主角,雖同樣演繹三人的情感,但將三人的關係從男女情愛提昇至哲學思辯的高度。特重描寫青春的覺醒與成 長的痛苦,生性浪漫的寶玉受到體制壓力與黛玉、寶釵這二位價值觀迥異的女子影響,如何從困惑、掙扎、抗拒到逐步幻滅的歷程。

《風月》的文本非是戲曲慣有的線性結構,也沒有明確的敘事線,從小說文本節選出的片段以塊狀的安排展現。劇中的石頭一角,除了寫來與寶玉真假對照之外,也 是促成劇情推動的重要關鍵。石頭在全劇中化身為其他紅樓角色,透過他的介入,得以連結每個塊狀片段,恰好也和小說中開頭載明《紅樓夢》是石頭入紅塵的一段 故事有所呼應。

《風月》不以情節堆疊,反而是透過角色的行為與對話,更加強化黛玉和寶釵的人格特質,突顯兩人背後代表的意涵。《紅樓夢》處處可見符號與隱喻的巧妙運用, 《風月》也以抽籌飲酒的段落為始,開門見山地點出人物本身具有的符號性。1-1的抽籌飲酒,黛玉和寶釵各以芙蓉和牡丹為代表,以花暗喻兩人的性格。隨後的 1-2和1-3也透過黛玉和寶釵對花的不同態度,點出兩人的價值觀差異。黛玉惜花葬花,顯示出他的多情和與世人不同的獨特;寶釵以花入藥、製為冷香丸的做 法,則更看重花的實際效用。這些片段則和黛玉和寶釵各自代表出世、入世思想呼應。不過,出世與入世也並非簡單二分。黛玉雖與世俗格格不入,但自小寄人籬下 的他也懂得察言觀色,並非只有孤高之態;寶釵雖然行事圓融,但從他在小說中第22回和寶玉談起《魯智深醉鬧五臺山》這齣戲,獨愛其中【寄生草】一詞來看, 寶釵其實是個有出世思想的入世女子。寶釵和寶玉的這次對話,也是寶玉第一次接觸到出世思想。《風月》將小說第22回的內容抽取出來改寫,1-5的警幻仙姑 由寶釵演員串演,便是暗指寶釵在某方面來說也是寶玉的引渡者。而在全劇的結尾,更是寫出了一個不離不棄的身影,守在繁花落盡處的寶釵。以往特重三人感情牽 扯的改編版本,常常偏愛黛玉,對寶釵多有貶抑。《風月》則平衡一般戲曲的版本,黛玉仍然保有他的美好,卻也塑造出不一樣的寶釵形象。曹雪芹在書中本就並無 詆毀寶釵的意圖,《風月》的改寫可謂重歸小說的人物形象,不落於紅樓改寫的窠臼。

二分之一Q劇場編創《風月》是以小說的思想為核心,其他細節的編排則反應創作者對《紅樓夢》的體悟。1-5的石頭見寶鏡並非《紅樓夢》原有情節,而是從小 說第12回賈瑞照風月鑒發想而來。二分之一Q劇場試想風月寶鏡若是由寶玉觀來會是何種情況,於是才有情海與淚河的構想。石頭觀風月寶鏡的反面是情海、正面 為淚河,說明情海與淚河為一體兩面。而風月寶鏡出現的場次又恰為全劇中間點的1-5,1-6便是大觀園由盛轉衰的檢園風波。一面風月寶鏡除了對照情海與淚 河之外,也對照了賈府的興亡,點出了出世與入世亦為對照、並非純然對立。紅樓未完雖然可惜,但也因此留下更多的探索空間。二分之一Q劇場藉由改寫這顆石頭 落入凡塵的歷程,重新尋思生命之題。並借用了戲曲紅樓的楊花沾淚,溫柔地寫就一篇關於長大、關於失去的療癒篇章。

◎    大觀園內前世今生 寶閣開闔似假亦真

《風月》的文本重探小說,挑戰戲曲紅樓的改編。表演方面則回歸傳統,潛心琢磨。因此,二分之一Q劇場特聘楊莉娟為崑曲身段設計、蕭賀文為編舞與科步指導, 於戲曲表演方面精益求精。

《風月》的表演結合崑曲和梨園戲,一體兩面的寶玉和石頭各以不同的戲曲劇種呈現。梨園戲是較崑曲更為古老的劇種,《紅樓夢》則以女媧補天的遠古神話開場。 因此,李易修以梨園戲方式演繹石頭一角,和崑曲小生楊汗如飾演的寶玉,除了呼應遠古和現在的時序之外,也有前世今生的喻意。且文本的結構是仰賴石頭一角串 連,石頭有別於寶玉、黛玉和寶釵的表演,則又更突顯他在全劇中穿針引線的作用。

《風月》舞台以「寶閣」為主體,簡單但卻充滿喻意。寶閤如同潘朵拉的盒子,寶閤一開,大觀園逐步走向衰敗,寶玉則開始體會人世的無常。寶閣僅在一開場被投 影裝點成朱紅門扉,引導著觀眾進入那座富麗堂皇的大觀園。此後的寶閣再也未曾浮現朱紅門扉的影像,反而多是光影錯落其上,如夢似幻。寶閣從有清楚的象徵圖 案到朦朧的光影,使人分不清何謂真實?何為虛幻?寶閣的開闔也提供表演區更多重的運用空間,演員在寶閣內的出出入入,呼應劇情的前世今生與虛實難辨,令人 頗有「假作真時真亦假」之感。


劇照欣賞


風月劇照1

風月劇照2

風月劇照3

風月劇照4

風月劇照5

風月劇照6

風月劇照7

風月劇照8

風月劇照9

風月劇照10

風月劇照11

風月劇照12

風月劇照13

精彩段落欣賞